为厚植青年学子爱国情怀,传承新时代奋斗精神,9月18日19时,由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2025年百川讲堂第十四期(总第784期)活动,在大禹学术报告厅温情开讲。本次活动特邀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原升旗手张自轩担任主讲人,他带着7000余次零失误升降旗的珍贵经历,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直击心灵的精神洗礼。
演讲中,张自轩通过一段段珍贵影像,将国旗护卫队的训练日常清晰呈现在师生眼前:为练出纹丝不动的“站功”,队员们头顶瓷碗、肩扛钢枪,任凭汗水浸透衣背;为打磨整齐划一的“走功”,双腿绑上沙袋反复踢正步,每一步都精准踩在75厘米的标准线上;为练就稳定有力的“持枪功”,无数次抬手、托枪、定臂,直到手掌拍肿、手臂酸痛仍不松懈。这些“超常付出”的细节,让在场师生深刻读懂了“零失误”背后的坚守与担当。
谈及2021年担任建党百年庆典升旗手的经历,张自轩眼中满是动容。他回忆,当时天降大雨,雨水顺着帽檐滑落,模糊了视线,但他始终挺直脊背、紧握旗杆,将国旗稳稳升至顶端。让他至今难忘的是,现场群众纷纷脱下雨衣,任凭雨水浇透身体,齐声高呼“祖国万岁”,那震耳欲聋的呐喊,让他更加坚定“国旗承载着每个中国人的爱国心”,也让在场师生眼眶泛红,深刻感受到国旗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结。
除了分享个人经历,张自轩还特意与我校国旗护卫队队员面对面交流指导,从站姿、走姿的细节矫正,到升旗时旗绳的把控力度、国歌与升旗速度的精准配合,都逐一示范、耐心讲解。他亲自示范“托枪定臂”动作,手把手纠正队员的手臂角度,叮嘱大家“每一个动作不仅是仪式,更是对国旗的敬畏”。队员们表示,张自轩的指导既专业又细致,让大家对“国旗护卫”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守护国旗的决心。
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个真挚的问题。当被问及“七年未回家过年,如何平衡职责与对家人的思念”时,张自轩坦然回应,每年春节看着万家灯火,心里确实对家人充满愧疚,但父亲的一个举动让他备受触动 —— 父亲在家门口竖起一根简易旗杆,每天清晨准时升国旗,用这种方式与远方的他“隔空同频”。这份特殊的牵挂,让他读懂了“家国同频”的意义,也让他更加明白,守护国旗就是守护千万个像自己家一样的小家。面对“如何克服训练中的极端困难”的提问,他笑着说:“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咬牙再坚持一次’。”为了练准升旗速度,他曾千次挥臂模拟升旗动作;为了增强臂力,他每天托枪行走 7 公里,把“极限”一点点磨成“习惯”,这份坚持让在场学子深受鼓舞。
活动尾声,现场掌声久久不息。同学们纷纷表示,“从他的故事里,我看到了‘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不凡’的力量,未来我也要以奋斗担当时代重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 此次百川讲堂,以真实故事传递信仰力量,以榜样力量点燃奋斗激情,为青年学子的成长之路注入了宝贵的精神养分。(文/张淑华 张韩 熊刘婷 图 / 陈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