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基层团讯> 正文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调研团走进杨村镇
发布时间:2015-07-09 来源:管理员
分享到:

    7月7日,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赴龙南、定南、全南探访客家围屋文化”暑期“三下乡”观察调研团前往龙南县杨村镇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乌石围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燕翼围的精湛设计,对客家围屋的悠久历史和布局谋划进行深入学习。

    调研团成员首先来到了乌石围所在地,还未进入围屋,就已经被乌石围外的一块大石头吸引,通过询问讲解员,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乌石围名字的起源和前方后半圆设计理念的由来。乌石围之所以如此独具特色,珍贵神秘,与围外这块高1.5米,长2.5米的乌石和其不凡的来历是分不开的。当地的客家人也一直都相信这块硕大乌石是几千年前在东水河一带兴风作浪,吞噬人畜的千年乌龟精,后来被天上的观音娘娘派来的善财童子降服而幻化成乌石。这个传说代表着千百年来杨村镇客家人的精神信仰和平安祈愿,因此设计乌石围时也就刻意保存,将围前设计成了方形,围后则保留圆形围屋的常规设计。

    乌石围总体面貌之气派宏大让调研团的成员惊叹不已,走进大门是三进三出的大厅堂,这里是围内客家人活动的公共场所。大厅两侧是由6间两层房屋组成的6个四合院、六六三十六间偏房和3个宽敞的大厅组成的蔚为壮观的方形建筑体,这是乌石围的核心建筑。乌石围在细节上处处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踏入中间正门的铺地石是由大小相当的“人”字石块组成。“人上有人,所以要尊祖敬宗;人下有人,则不忘尊老爱幼;人旁有人,应维护兄弟团结;再加上正门人进人出,因此祈愿围内人丁兴旺。”讲解员的一番解说让调研团的成员收获巨大,原来早期的客家人就已经将“人”为核心的文化贯穿于日常生活,恪守道德,和善团结,当今社会的我们更应该将这种“接地气”的文化学习传承,真正将客家建筑的优秀文化化作生活智慧。除了设计布局,乌石围内部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围屋内到处有雕琢精美的装饰物,有色泽艳丽的廊图壁画,显示出客家人高超的建筑工艺,洋溢着浓郁的客家文化韵味。

    随后,调研团又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翼围,此名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寄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燕翼围的特色在于结构严谨、防御得当,围内打起仗来是碉堡,放下土炮是居家的多功能建筑。“相传这围屋墙面是用糯米粉、红糖和蛋清搅和粉刷上去,没东西吃时,可剥下来用水煮充饥。”现在还在围内生存的赖姓一家都相信围屋的坚固特点与建筑材料之独特不可分割。燕翼围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为争夺生存空间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是客家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也是一部生动的客家变迁史,表达出丰富的人文内涵。

    调研团中一位大学生表示,在两个围屋的观察调研后,他对客家围屋有了更深的认识,围屋是客家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系统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保护围屋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这种民居形式,也能够加深人们对客家人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解,学习客家人的优秀建筑设计和传统文化。(人文与艺术学院团委 供稿)

 

 

版权所有:共青团南昌工程学院委员会   联系电话:0791-87728189  新闻信箱: nitgqt@163.com

地址:南昌市高新区天祥大道289号    赣ICP备15010052号